主讲人张蕴岭教授:如果走的快,大马优势无人能敌
2016年1月16日——著名的中国国际问题专家张蕴岭教授指出,由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所提出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经济合作概念是一项“百年大计”,可能要30年、 50年,甚至要百年时间才能完成的计划;这也不是单靠各国政府就能完成的计划,需要企业、国际组织、民间力量积极参与。
他认为,在东南亚国家中,马来西亚政府采用非常聪明的方式,来与中国打交道。马中在南中国海主权问题上存在争端,但采取了协商方式解决,说明大马懂得处理冲突,这对合作发展一带一路有莫大帮助。
“中国企业中铁、南车已在大马生产设备,因此大马可作为中国和东南亚互联互通策略下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中心。如果走的快,没有一个国家,能比大马更具有优势。”
张蕴岭坦承,中国经济现在处于非常艰难和重要的调整期,且今次是全面调整,不是像过往的结构性调整,意味着中国要有全新的发展道路,不能依照传统的发展模式,这也是提出一带一路的原因之一。
张蕴岭强调,“一带一路”的架构是中国不再走传统大国路线,而是以新型大国走向未来。
配合位于吉隆坡沙登(Serdang)的华总新大厦开幕,华总与马中总商会及大马儒商协会所联办的《一带一路.大马契机》专题讲座请来张蕴岭教授与观众分享看法,并邀请交通部长兼马华总会长拿督斯里廖中莱主持推介。
他说,中国是毫无疑问的大国,但中国必须强调是新式大国,即不主张冲突及不对抗,而是主张走和平发展道路。 “新型大国符合未来需求,可以和美国及其他大国共同建立公平合理的地区国际秩序,进而构建周边、地区和世界’命运共同体’。”
他认为中国如果要一直保持发展,就要让周边国家也跟着发展起来,形成互惠互利的局面。
张蕴岭同时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全国政协委员。
他分析,“一带一路”包括海洋路线,所以要加强沿线国家的港口网络联结,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一带一路”的方向涵盖六十多个国家,估计有40亿人口,经济总量达逾20万亿美元,其规模分别占全球的60%和30%。
他解释,一带一路是推动新型发展合作,其建设主要分两大类:一是中国参与相关国家内部规划的专案建设;二是规划跨国的建设和区域性产业链。
“比如中国参与大马国内的高铁计划,而中国、泰国、大马、新加坡、寮国等,又有联通彼此的铁路计划,加上中国与俄罗斯已有的铁路运输,并连接欧洲其他国家,如果这些欧亚铁路成功畅通,那么大马,也就有了达到欧洲的陆路运输,这同时也是一带一路所畅想的地缘优势重建。”
马中总商会总会长拿督黄漢良致欢迎词时,表示希望在“一带一路”大架构下,马来西亚能够找出其中的核心,进而掌握好发展优势。
“马来西亚作为中国友好战略伙伴关系在这一带一路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契机是我们普罗大众所关心的切身问题。除了大企业之外,我们更希望看到中小型企业,甚至个人都能在这倡议下有所收获。当然最重要是各族人民都应以一带一路而有所获得感。” 中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今年对“一带一路”的定调是:一,要抓好“一带一路”建设落实;二,发挥好亚投行丝路基金等机构的融资支撑作用;三,抓好重大标志性工程落地。今年的任务是三头并进。
黄漢良说,去年该会议的任务重点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争取有个良好开局,而这个任务已基本完成。
「现在中国已不只是倡议,讲讲而已,而是已经开始开动机器,分别进行建设“一带一路”实施,瞄准重点方向,着力推进六大国际经济走廊建设:1,新亚欧大陆桥;2 ,中蒙俄经济区;3,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4,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5,中巴经济走廊;及6,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廖中莱致开幕词时表示,虽然中国经济放缓让人担心会影响双边贸易成长,不过“一带一路”发展、东盟经济共同体的成立,以及将于2月签署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 ),都将让我国受惠。
廖中莱认为,马来西亚仍有很多潜能、契机与机会,欢迎中国商家到来投资,而中国在马来西亚推动“一带一路”,将可以推动两国双边贸易朝向1600亿美元的目标前进。
他透露,于去年7月以交通部长身份拜会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时,就交通部与广东省政府深化双边合作达成共识,包括针对如何联手发展巴生港口、关丹港口和马六甲游艇码头,以及在港口附设自由贸易区和产业园方案进行探讨。
“我们也探讨中国南方航空从广州直飞马六甲的可能性,并相信这将促进马中两国经贸关系。”
廖中莱说,马中友好关系是中国落实“一带一路”的关键所在,这是因为马来西亚具备策略性条件,可以扮演协助中国开通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角色,尤其是东盟中的沿线国家。